发生医疗纠纷该怎么办?
时间:2018-08-10来源:


       冬季天干物燥,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由于对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认识不够、期望值过高,一旦出现不良的治疗效果,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心理失衡,产生医患矛盾,进而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记者根据全国10家著名三甲医院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统计,绝大部分医疗纠纷都能及时得到解决,但也有部分纠纷迟迟未能得到解决,或拉锯式协商,或诉讼,更有甚者引发暴力冲突。面对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该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纠纷案例

  “我的头有点儿不舒服。”

  “妈,您是怎么了?什么情况?嘴怎么歪了?赶紧去医院。”

  “小海,我走路,腿使不上劲儿,走路腿软得很。”

  “妈,您别着急,我先给您量一下血压,天呀!高压200mmHg!快,先吃一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咱们马上去医院。”

  2017年12月8日上午,市民王先生的母亲谢某因身体不适入住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某医院住院治疗,经该院初步诊断为脑梗塞。五天后,谢某病情加重,转院至沧州市某中心医院继续治疗。经检查,医院补充诊断谢某病情为脑出血,谢某家属认为献县某医院在对谢某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双方发生纠纷。

  无独有偶。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的刘大爷因身体不适,入住东光县某医院治疗,入院时还能自由行动,但经过几天治疗后,刘大爷的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说话时口齿不清,生活不能自理。

  刘大爷的家属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们认为,东光县某医院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专家说法 对于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孙宏涛对记者表示,患者入院后,一般情况下,医院根据相关的检查结果来判断,总的治疗方向不会有错。如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发生病情加重的情况,最常见的原因实际上是疾病进一步发展了,医学干预没有达到效果,疾病转轨的不确定性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情况。


医疗纠纷1.jpg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认识不够,往往有过高的期望值,这容易使患者及家属心理失衡。绝大多数患者认为,不好的治疗后果都是医疗过失,由此加剧医患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纠纷中,医院方是否一定存在过错?孙宏涛认为,医学是一个不完善的学科,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大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学的局限性认识不够。现代医学科技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还远没有达到包治百病的阶段,这是由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决定的。即便是某些常见的疾病,由于病患个体的差异性较大,医学的介入只能是帮助患者缓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时也不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

  对于疾病而言,医学更多的是缓解而非治愈,这并不代表医生无能,而是医学科学的局限性。

  律师建议

  江成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提醒患者,如果遇到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表示,在医疗纠纷中,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不少患者及家属在面对强势地位的院方时,要么不知所措,要么选择采取一些极端办法,这类情况往往导致患者在维权时丧失有利条件,最终使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合法维护。

  律师建议,发生纠纷后,患者及家属应从以下三方面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患者要固定证据,妥善保管门诊病历,及时复印和封存住院病历并视情况封存实物。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在医疗纠纷案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患者的就诊病历及相关物证。因此,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一旦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争议,首先应及时复印住院病历并视情况封存实物。

  其次,针对病历中存在的问题,患者要及时向医学专家或医疗纠纷专业律师咨询。由于医疗纠纷横跨医学与法学两大专业领域,涉及医学和法律两个专业问题。通过医学专家或专业律师对病历的真实性和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初步审查,以此判断病历是否存在虚假或涂改情况,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损害结果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医疗机构在治疗中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等。

  再次,针对医学专家或律师的咨询结果,患者要正确选择纠纷解决途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综上,律师建议,发生医疗纠纷,患者或家属应尽量避免与医院工作人员发生争吵,避免采取极端措施导致冲突发生,否则不利于纠纷的解决。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及时复印并妥善保管病历等资料,依据病历资料通过双方协商、行政调解或司法诉讼等途径,合法合理地解决纠纷矛盾。

 

相关案例